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航资讯 - 独家见解
通航资讯

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通用航空发展管理委员会
电话:010-52499053
邮箱:thgwh@sina.cn

独家见解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通用航空的影响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18    浏览次数:
 

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国民航充分发挥航空飞行服务的特点,在人员物资运输、喷洒作业、空中巡查、疫情宣传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通用航空企业发挥积极作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请战,冲锋在前, 充分发挥了通用航空快速高效、灵活机动的优势。

航空应急救援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中的定位

航空应急救援是指采用航空技术手段和装备实施救援的一种方式。国际上, 通常把航空应急救援按主要应用领域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急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正在推进,相关能力大幅提升,除军用航空和政府救援队、警用航空等国家航空和运输航空外,通用航空参与应急救援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从2020年2月15日中国民航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分析来看, 通用航空在此次疫情防控应急响应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次疫情发生在“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作为我国的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民航以及水路交通网络发达,通过多种路径有效保障了救援人员和物资等的及时到位。近一个月来的通航飞行作业数据及作业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通用航空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的热情和意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区内可用应急航空器数量还有提升空间。

近年来,国内通用航空飞行总量持续保持增长,但各领域飞行量增长或变化趋势和特点不同。从时间分布特点看,通用航空作业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性、季节性,且不同业态分布特征不同。通用航空不活跃期和高峰期明显。受天气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每年的1~2月飞行量较低,按照近年数据看,1~2月的飞行量是全年飞行量的低谷, 占全年飞行量的比例不足10%。而通用航空作业的高峰出现在6~8月,占到全年的30%以上。通用航空不同的细分业态在月度飞行小时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据不完全统计(以2019年为例), 工业作业与通航作业总量的时间分布接近,低谷在2月,高峰小时出现在9月。农业作业主要集中夏秋两季,特别是4~9月,其他月份飞行量很少。消费类作业受暑期和国庆长假影响,高峰月份主要集中在7月、8月、10月。通航应急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上半年主要在3~6月之间,下半年主要是8~10月。飞行培训全年分布较平均,除1月、2月受冬季结冰和春节假期影响外,全年分布较为平均。空间分布来看,通用航空作业区域重点集中在山东、新疆、广东、四川、湖北、黑龙江、陕西等地, 上述7个省区的作业量之和占全国50%以上。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对通用航空的影响,考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是通用航空的飞行量缩减。仅春节期间至今,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所属的民航中南、华东地区管理区,通航飞行量同比缩减已非常明显;其他地区受近年春节较早和假期延长,1~2月飞行量大幅缩减不可避免。如占比较高的海上石油服务、航空护林、航空探矿、人工降水、航空测绘等,都会受相关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中无人机监控宣传和小范围消毒服务场景应用得以拓展。很多城市的街道社区,县域乡镇农村大量使用无人机开展防疫监控宣传和消毒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更广阔的通用航空选择。可以预期,未来在小范围内公共服务领域无人机的应用仍将不断拓展。

可以预判,此次疫情将对相关通航作业运营产生影响,造成通航运营飞行量一定程度的缩减。一旦疫情结束,上述飞行训练和其他工农通用航空作业与公共安全关联不大的,将可以立即恢复运营生产,并很快达到正常的飞行量。但对消费类作业的影响较大,持续时间更长。

国有通航公司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发展

此次疫情中,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多家通航公司主动请缨,参与医疗物资转运、空中交通巡查和宣传等工作。根据集团民机部的统计,截至3月1日, 航空工业下属通航企业共参与转运物资任务架次12次,总飞行时长46小时47分,飞行总里程12166千米,运送物资合计3.08吨,转运有关人员47人。中国飞龙在集团民机部的支持下,积极请战,勇担社会责任,向国家卫健委应急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等20家国家相关部委及省市所属单位递交防疫应急请战书,数十架航空器整装待发,可随时投入受灾群众转移、物资运送、交通疏导、空中勘察等应急救援工作,而后参与执行空中交通巡查等任务2个架次,累计飞行时长2小时11分,助力地区政府防控疫情蔓延。

未来中国飞龙将继续加大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投入,将应急救援业务作为公司的重点业务,以此为导向配置航空器、人员及任务设备等。首先,在航空器方面,逐步形成以直升机为主、固定翼为辅、无人机为有效补充的机队构成,构建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应急救援机队保障基础。其中直升机机队以中大型机为主,轻型机为辅;固定翼机队则侧重通信、传输、测绘等符合应急场景新装备的整合与加改装;及时吸纳总结应用场景、经验,研究推动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加快引进无人机, 通过配合使用,实现公司在应急救援领域的综合性和无可替代性。

其次,在人员培养方面,坚定不移地培养自己的飞行人员和机务队伍,增强对飞行人员特情处置能力的训练,培养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各通航公司对救援人员的重视程度及培养力度相比空勤及地勤人员都远不够,导致在执行特殊应急任务时,操作不规范,对复杂任务无法胜任。公司将尽快建立救援人员培养和能力提升机制,积极开展与应急救援理论、实践相关的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充分调研无人机的引进及使用的同时,提前培养无人机操作员。可将部分飞行员转为无人机操作手,有效解决现有“小飞”较多的情况, 对飞行人员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为公司进入无人机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中国飞龙飞行学院结合公司未来工作的重点, 通过探索与海外有资质的培训学院开展高级科目训练,或与具备特情处置科目教学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增设关于应急救援特殊科目的训练课程,提升特情培训的能力,为公司乃至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

针对此次通用航空企业参与救援所体现的主要特点,结合中国飞龙运营的实际,提出几点思考:

加快中、重型机的研发和制造。目前我国在重型、大型机的研发生产制造上仍存在不足。通过对应急救援所涉及的项目的任务场景分析,在研制时要面向市场,面向任务,整机研制和任务设备研制同步进行、同步取证,提前部署, 自主发展,加大通用航空器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为中国通用航空提供性能优越、成本较低、技术先进的航空器和应急救援设备,真正成为中国通用航空领域重要的装备提供者。

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经济性。目前航空器所加装的任务设备中光电摄像以及巡察设备比较成熟,但在医疗救护设备、索降设备、喷洒设备等国内生产厂家具备适航取证的仍比较少,和国产飞机的匹配性不高,导致国产飞机只能执行简单的巡护,载人等任务。要注重研发—生产—运营—市场评价全过程闭环,任务设备与航空器制造同步进行, 同步取证,对国产应急救援装备制造实现整体提升。应急救援领域是庞大的系统,不管是对执行任务的飞行员、机务人员还是指挥人员都面临巨大的考验, 执行任务的复杂程度不可预知,这更需要航空器的操作性强,维护的操作性强, 保障第一时间响应救援,第一时间执行救援。作为航空工业,集科研制造研发于一身,可以有效利用强大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运营能力,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由为航空应急提供装备转向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

提升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集团应急救援人才储备库,通过多种方式补充和扩大应急救援人才队伍,通过集团大平台优势,将具有丰富理论及实战经验的人员纳入储备库,开展研讨、培训,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应战能力的航空应急救援人才队伍。

使用国产民机的政策支持。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关于使用国产民机的政策和补贴等,鼓励国内通航企业优先选择并使用国产民机,成为国产民机的先锋用户,通过使用—反馈—改进,助推国产民机的整体提高。

布局大型无人机的研发。从本次疫情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人员受限不流动的情况下,物资流动相对受限,简要来说,整个社会运转由人流、物流、信息流组成。对于通航来说,在人流、物流受限的情况下,信息流就成为主要突破点。大型无人机也将是以后通航的重要装备,它将不再受限于人的问题,只是信息数据传输的问题。(来源:中国航空报)


 
 
 上一篇:通用航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篇:中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试点工作深度调研及对策建议